通识选修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多学科交叉互融的综合素质类课程,包括文学修养、历史传承、国际视野、社会道德、科学技术、创新素质、艺术审美、教师素养等八类课程。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课程,便于选课,现将课程简介分享如下:
授课教师:张威、苗瑞珉(戏剧艺术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中国慕课
课程简介:该课程以兴趣为导入点,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通过微视频与工作坊中教师的引领,线上线下相结合,艺术与思政相融合,通过欣赏经典、学唱曲牌、装扮行当、学画脸谱等艺术体验环节,尽情感受中国戏曲艺术魅力,感悟戏曲精神。本课程通过深入思考戏曲的创新性继承及戏曲当代传播,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正确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文化强国,助力文化自信。本课程部分实践课,以工作坊形式授课。
2.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超星网课)
授课教师:周莹(戏剧艺术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超星泛雅
课程简介:本课程在戏剧的全学科概念下,讲授戏剧基础知识、介绍戏剧文化、分析戏剧艺术家和作品,沿着戏剧发展的历史走向,以各阶段的中外经典剧作为例进行分析。本课通过对戏剧作品的剖析,介绍戏剧艺术的基本要素及经典剧目的艺术特点,以戏剧的历史流变为逻辑,通俗易懂地解说戏剧基本理论,再依次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代表性特点的经典剧目,以演出视频为例,通过有针对性的展示,生动理解戏剧的诸种表现手段,感受戏剧创作之美。
3.课程名称:艺术导论(学堂在线网课)
授课教师:崔晓(戏剧艺术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学堂在线
课程简介:本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对中国的艺术宗旨具备整体的认知。利用文化对比和横向比较的学术视角,学生不仅将梳理出属于中国的艺术发展脉络全貌,更将通过对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接受的不同角度,构画出中华文化“艺”与“德”;“乐”与“仁”;“术”与“道”的文化艺术对应关系。学生将通过对艺术文化的理解,提高和完善对当今社会的理解与认知,不被网络舆论所裹挟,具有独立成熟的中华青年主人翁意识,成为具有自驱力的终身学习者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
4.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超星网课)
授课教师:谢欣(新闻与传播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超星泛雅
课程简介:电影是一门伟大艺术,又是一种神奇媒介。电影研究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走进大学,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体系相对完善的学科专业。这门课程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的视角和方式,基于经典理论和前沿技术来阐释和阐发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影视鉴赏》课程能够帮助我们从琐碎的、片面的观影感受中抽离出来,从分析具体的影视作品、细读一些导演的创作风格,以及了解著名的电影运动着手,来不断理解和追问电影艺术的本质,建立起一套有机的、情理交融的赏析优秀影视作品的方法和更多元的思考角度。
授课教师:江韶华(美术与设计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学堂在线
课程简介: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的特殊规则,获得审美享受,并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能力。
6.课程名称:音乐鉴赏(超星网课)
授课教师:郝宏歌(戏剧艺术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超星泛雅
课程简介:该课程通过对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包括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音高,音色,音的时值,强弱及节奏,节拍,旋律,和声,复调,调性,调式,配器等音乐自身组织规律的变化,了解音乐艺术审美的需要。同时对作者、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音乐表现的思想感情、作品的风格、音乐语言及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和欣赏,从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音乐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7.课程名称:舞蹈鉴赏(学堂在线网课)
授课教师:赫蒙娜(戏剧艺术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学堂在线
课程简介:是一门“了解舞蹈艺术、走进舞蹈世界、品鉴舞蹈魅力”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全校通识选修课程。本课程采用“作品欣赏——文化讲解——舞蹈体验——艺术感悟”四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舞蹈鉴赏基础理论、世界舞蹈文化鉴赏、艺术舞蹈文化鉴赏”三大板块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遨游在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色舞蹈世界之中,品鉴古今中外经典舞蹈作品,结识声名鹊起舞蹈名家,通晓各国舞蹈的历史血脉、文化基因与风格特点。
8.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网课)
授课教师:康艳红(化学化工学院) 韩梅(教师教育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线上授课平台:学堂在线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高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为省级一流线上课程,依托平台为长江雨课堂或学堂在线。本课程充分运用化学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本质上解释环境与健康问题。围绕与人类关联密切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人居环境与健康几个领域以专题的形式来展开,共计五章22节内容,除设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习题作业检测、讨论主题、期末考试等常规教学资源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拓展练习和课程问卷,供不同层次学习者选用。本课程对于增强学习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宣传与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9.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网课)
授课教师:陶琳(美术与设计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超星泛雅
课程简介:五千多年的深厚积淀,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课程将通过系统全面的阐述,让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懂得如何欣赏园林作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发展历史、艺术特色和营造特点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们欣赏并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园林的艺术鉴赏能力。
10.课程名称:中西方建筑艺术比较赏析(网课)
授课教师:薛春艳(美术与设计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授课平台:超星泛雅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以讲授中西方建筑艺术作品为内容的人文素质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的通识选修课程。该课程从分析建筑艺术的相关要素入手,解析建筑艺术的内涵,阐述建筑艺术赏析的方法,重点介绍中西方古典建筑的差异及产生的文化背景、中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特征,并对不同类别和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的建筑文化,了解建筑艺术与政治、社会、文化及民族宗教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把一些较具体的建筑基本知识同建筑艺术紧密结合。
11.课程名称:管理沟通实务(网课)
授课教师:张韬(公共管理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线上授课平台:学堂在线
课程简介:管理沟通是职场中人与人之间在思想和感情上相互传递并谋求一致的过程。《管理沟通实务》正是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工作中与人沟通的技巧。这不仅是个人在职场生存和发展的一门必修课,更是一个组织成为充实且快乐的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本课程贯彻教育部“创业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梳理创业和管理基本问题、储备创业管理相关知识。本课程通过一览众山小、把酒话桑麻、腹有诗书气自华、犹抱琵琶半遮面、步步登高入云来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六章内容,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沟通情境,并通过朗朗上口的法则和情景剧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加以展现,实现在快乐中学习的效果。
12.课程名称:生活中的服务营销(网课)
授课教师:刘春芝(国际商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线上授课平台:学堂在线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在学习服务营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让学生们了解我国服务营销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些历程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了课程教学内容,促使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这门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重视能力培养和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课程内容融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训练,能够综合运用学生们所学知识,更能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13.课程名称:中西方经典钢琴音乐之旅(超星网课)
授课教师:王泓鉴(音乐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线上授课平台:超星泛雅
课程简介:本课程在简要介绍钢琴器乐发展史、钢琴音乐作品的常见题材、体裁、风格及发展特征基础上,结合音频、视频、绘画、历史、文学等素材,对不同时期、国家、乐派的代表性音乐家及其经典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导赏。通过解读经典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感受音色、节奏、节拍、调性、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感受和理解作曲家通过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愫,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强化文化认同及文化责任感,涵养文化自信,塑造积极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及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14.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网课)
授课教师:吕雪(旅游管理学院)
授课方式:线上网课
线上授课平台:超星泛雅
课程简介:该课程针对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核心思想、价值观念、艺术成就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讲授,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基础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体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家国情怀。使学生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课程名称:京剧梅派艺术鉴赏与实践
授课教师:肖迪(附属艺术学校)
课程简介:京剧梅派艺术鉴赏与实践课程是一门旨在深入学习和传承京剧梅派艺术的课程。本课程通常包括梅派艺术的历史背景、梅兰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梅派经典剧目的学习、梅派唱腔和身段的技巧训练等内容。课程可能会通过理论讲授、视频分析、现场示范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论上了解梅派艺术,还能通过现场教学来提高自己的京剧表演技能。此外,课程还可能涉及京剧的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的知识,以全面提升学生对京剧梅派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实践技能。
16.课程名称:认识美酒
授课教师:高路(粮食学院)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讲述葡萄酒的起源、分类、酿造工艺及其品鉴;葡萄酒的保健功能、葡萄酒酒具(酒杯、酒瓶、酒塞、开瓶器、醒酒器等)、葡萄酒的餐桌礼仪、葡萄酒与中餐的搭配艺术;啤酒的起源、分类、酿造工艺及其品鉴;白酒的起源、分类、酿造工艺及其品鉴;鸡尾酒的基础知识、调制方法、调制器具和各种鸡尾酒的特点及经典鸡尾酒调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促进同学们对酒的认识和了解,对酒品味的提升和酒文化的弘扬,能够融通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与专业教育相互交融。
17.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教师:张颖辉(旅游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中国旅游地理学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而创建和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其涉及面广泛,内容庞杂,且有其存在的地域环境。中国旅游地理学就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中国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归类、分析,从而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赋存状况,为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国旅游地理是以地理学和旅游学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普查、详查、评价论证等工作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18.课程名称:跟着日剧学日语-初级
授课教师:高峰(人工智能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倡导趣味学习、成果导向,教师会运用联想法玩转日语五十音图,会选取生活中的场景与话题,配合日剧视频、音频、图片、纸质材料等,通过表演、配音、小组讨论与发表、问答等教学形式推进课程。视与听的素材主要源于教材、动漫、日剧等影视作品、日本文化相关的新闻报道等。说,主要是运用和输出,教师会引领学生并给予点评。本课程不仅注重教学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为学生综合日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9.课程名称:东亚动漫文化
授课教师:刘丽(人工智能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日本经典动漫作品的赏析与点评,激发学生对日本动漫进行深度解读的兴趣。通过对日本政府对动漫产业的重视以及文化外交战略的介绍与分析,引导学生对日本动漫风靡世界的深层原因进行思考。最后,结合中国动漫的现状,鼓励学生分析和探索如何能够创作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20.课程名称:文献信息检索
授课教师:洪跃 丁学淑 杨丽 李雪莲(图书馆)
课程简介:该课程“以授人以渔”为宗旨,以实用为原则,以检索技术为主线,系统地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选择性地介绍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各类数据库的检索技术与获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文献信息的技能。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及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特别是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并为学生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检索相关信息打下良好基础。
21.课程名称:美术鉴赏
授课教师:张璞(戏剧艺术学院)
课程简介:该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是什么?艺术在哪里?谁创作了艺术?艺术的价值以及我们如何学习艺术?从而找到一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方法。本课程着重介绍视觉艺术,结合艺术实践,探讨艺术本体与艺术作品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构成艺术作品语言的基本元素和原则、艺术家创作艺术所使用的多种材料和工艺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史知识和鉴赏能力,为艺术素养的形成与素质的提升打下美育的基础。
22.课程名称:中外影视音乐赏析
授课教师:王逸群(音乐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影视与音乐的跨艺术融合,通过对中外经典影视作品中配乐的赏析,理解音乐在叙事、情感烘托与文化表达中的核心作用。课程涵盖好莱坞、欧洲、华语及亚洲电影的代表性配乐,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风格的差异与共性。学生将学习如何解读音乐对场景氛围的营造、角色心理的刻画及主题深化的艺术手法,同时了解影视音乐发展史与重要作曲家(如约翰·威廉姆斯、久石让、谭盾等)的创作特色。通过案例赏析、视听实践与讨论,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跨文化审美能力,深化对影视艺术多维度的理解。
23.课程名称:大学基础俄语
授课教师:黄东波(大学外语教学部)
课程简介: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不断增多,学生们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亲身走进俄罗斯,有些学生期望日后能有机会赴俄求学,基于以上原因,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为零起点课程,着重介绍俄语的语音、词法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简单的句法结构。以实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们讲授俄语语音的特点和发音技巧,日常生活、学习范围内最常用的词语和句式,通过学习也会让同学们了解语言背后的相关的国情文化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具备基本的俄语自学能力,简单的俄语会话能力,为日后进一步的俄语学习和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4.课程名称:咖啡的制作与品鉴
授课教师:杨巡宇(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简介:现代社会接触咖啡的机会越来越多,甚至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本课程全面系统介绍咖啡在世界传播的历史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咖啡的植物学知识、咖啡产地与气候的关系、咖啡豆烘焙与研磨的相关知识,以及咖啡制作的科学原理与工艺、咖啡品鉴的角度,以及咖啡的存储与包装、质量控制,最后还介绍了咖啡的消费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咖啡最新发展趋势。可以培养学生对咖啡的兴趣,更全面地感受咖啡特有的美味与文化,甚至抓住咖啡市场中不断涌现的商机。
25.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授课教师:范春辉(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环境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课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介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案例,主要包括中国环境污染现状、世界环境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现状、水污染现状、土壤污染现状等内容。本课程的讲授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视频观看等环节。本课程注重培养各专业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知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6.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
授课教师: 林琳(社会与历史学院)
课程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是一门集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立足中华民族整体视角,超越传统王朝断代史与各族族别史,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展开跨学科论证,宣传阐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27.课程名称:Excel统计与数据可视化
授课教师:丁茜(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课程简介:现代办公的节奏时刻体现着高效快捷,社会工作中许多领域都会涉及大量数据录入、管理、编辑、整合、查询、分析和统计工作,我们学生应该学会将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完美结合起来,学会处理各类数据的处理分析,可视化数据的展示。结合目前前言的python语言,介绍Excel中图表与python中Matplotlib模块的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本课程以实际案例的形式由浅入深详细为学生讲解,让学生学会用图形处理数据,用函数处理数据,实现数据图表化可视化,为以后的日常处理工作事务、提高办公效率带来帮助。
28.课程名称:Python数据可视化
授课教师:刘冰(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课程简介: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社会产生数据的大量增加,对数据的理解、解释与决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所谓“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在数据的规模与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时候,将数据制作为可视化图像变得更加重要。本课程利用语法简单、易于学习的python语言作为数据可视化工具,主要学习numpy、pandas、matplotlib、pillow、pyecharts等库的使用,课程目标是掌握数据的收集、管理以及可视化呈现,学会论文级数据图像的制作以及可交互图像的制作,为专业学习培养基础技能。
29.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授课教师:厉程(戏剧艺术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艺术鉴赏课,侧重于具体剧作家作品的精读与影像资料观摩,力图在规定的课时内,使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既对于中外经典剧作家的作品风貌进行初步的了解,又对戏剧艺术的基本规律进行初步认识。本课程选取赏析的剧作,皆为中外现当代经典剧作,其中蕴含着剧作家们极其强烈的美学风格与深刻的思想内涵。鉴赏此类作品,是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了解戏剧艺术、发掘自我感受力的重要途径。
30.课程名称:大学生KAB创业基础
授课教师:郭宇刚(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简介: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成果之一,在国际劳工组织使用的英文课程基础上,又做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化改进。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31.课程名称: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
授课教师:夏辉(人工智能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依托海豚教学实验平台,开展人工智能趣味实践课程,课程运用丰富的教学案例穿插在理论中进行实践性线上教学,将枯燥的机器学习算法转化为有趣的人工智能实践,实践部分提供10个基于海豚教学实验平台的讲解,详细如下:
Python入门实践-豆瓣高分电影爬取、机器学习入门实践-波士顿房价预测
鲍鱼年龄预测实践、机器学习入门实践-鸢尾花分类
深度学习入门(计算机视觉)-手写数字识别
深度学习入门(计算机视觉)-Fashion Mnist服饰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实践-猫狗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数据准备实践-人脸数据爬取
卷积神经网络实践-人脸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实践-海洋生物分类
深度学习应用(计算机视觉)实践-目标检测
32.课程名称:大国崛起历史经验的反思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授课教师:黄佳楠(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简介: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应该领悟到什么经验或教训?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本课主要以庞大的世界观作为基础,同时分析大国崛起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衷心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门课程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3.课程名称:土壤质量与生态安全
授课教师:马盼(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土壤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生命层,土壤质量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重要保障。课程通过介绍土壤质量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系统讲述了人类与土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当下全球环境态势,深入讲述人类面临的土壤质量问题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发生原因和危害。充分强调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理念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4.课程名称:从科幻电影中看军事高技术
授课教师:张英(学生处)
课程简介:这门选修课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涉及电影艺术、军事科技、国防教育、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科幻电影这一媒介,探讨和分析军事高技术在电影中的呈现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未来军事技术发展的思考和探索。这门课既是对《大学生军事技能课》的有效拓展,又是对《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前置导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积累。
35.课程名称:思想政治与时政热点分析
授课教师:张慧(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让所有在校生提高思政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课程基于大学生通识必修课的六门教材,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对这六门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整体重构,帮助大家形成知识体系,为接下来的理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既是一次了解当下升学途径的契机,也是一次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升学规划的机遇。
36.课程名称:大学生命教育
授课教师:李春光(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生命的本体性和关系性为主线展开论述,引导大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与理解生命及其自身生命发展的议题。本课程主要关注包括生命需要等生命之本体性存在的七个方面。同时,关注了包括挑战等生命之关系性存在的六个方面。课程以生命之真善美为理论指导,引导大学生在生命成长中呈现生命的真善美。本课程重视为大学生提供体验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再现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学习方法,“知行统一”注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37.课程名称:大学生办文办会办事实务
授课教师:刘文韬(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社团活动、学生会工作、面试竞选,大学生活动充满挑战!
活动策划、材料撰写、会场布置,任务一多焦头烂额?不论是大一可爱萌新,还是大三学长学姐,《大学生办文办会办事实务》都将带你从负基础开启进阶之路!办文——从优质资料检索到写作结构技巧,办事——从自我介绍到掌控全场,办会——从基础礼仪到自信演讲,此课程都将拆解底层逻辑,助你一臂之力!还有不定期邀请往届优秀学生干部、高校博士、考研考公上岸前辈,做现场分享!破茧成蝶过程很苦,但扇动翅膀一定很酷!
38.课程名称:实用韩国语
授课教师:尹美善(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面向零基础韩语学习者开设的本科生通识选修课。本课程系统讲授韩国语文字(Hangeul)的拼读规则及日常交际用语,旨在帮助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标识或菜单,理解韩国社会基本文化和礼仪,运用基本韩语会话知识和方法完成日常场景对话,比如介绍自己、介绍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时间和日期、日常生活、饮食文化、餐厅点餐、商场购物等等。本课程结合使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和文化沉浸感。
39.课程名称:芬兰教育与文化
授课教师:尹宇帆(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使用前沿研究成果与一手资料,结合芬兰文化介绍芬兰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外国教育的思路,培养国际视野与人文情怀,以支持学生的整体学习计划与个人发展。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芬兰自然环境与社区环境、历史与国际关系、芬兰人的性格特质、芬兰经济艺术名片、公共生活与城市运行等,这部分是理解芬兰教育的前提。第二部分是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第三部分是芬兰各级各类教育,第四部分是重视幸福感的学习与生活。
40.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名家名篇赏析
授课教师:林冬梅(教师教育学院)
课程简介:教育名著是教育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权威性著作,是教育名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结晶。本课萃取中外教育史上教育名家名篇,结合阅读资料、影像等形式,带领同学们在人类教育历程的长廊中结识从柏拉图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到杜威等一代代里程碑式的教育大家及其经典论著,以及从孔子到陶行知等我国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在与教育名家及其经典的精神交流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了解人类教育思想的源流。通过对教育名家及其作品的介绍,既可感受到他们超凡的精神气质和对教育的时代哲思,还可品赏到其行文表达中流淌的理性美感。
41.课程名称:TRIZ创新方法理论与实践
授课教师:郭宇刚(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以TRIZ理论为核心,通过系统学习创新工具与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掌握结构化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课程内容涵盖绪论、思维惯性突破方法、功能分析、因果分析、资源分析、技术矛盾与创新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物场模型与标准解法系统、S曲线及技术进化法则等模块,逐层递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定义问题、挖掘资源并提出创新解法的能力。课程深度融合“以赛促学”理念,结合案例讲解与创新创业项目分析,强化理论应用实践能力,为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42.课程名称:一站式社区学生干部工作理论与实务
授课教师:张英(学生处)
课程简介:本课程专为高校一站式社区学生干部设计,聚焦“服务力+领导力”双核培养。课程通过“理论-实训-复盘”三段式教学,涵盖理论基础篇(政策、校情、社区学生干部的自我定位、团队精神)、素质修养篇(工作意识、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实战拓展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务性的咨询服务)等模块。课程结业需完成竞技宝电竞一站式社区微改革方案设计,优秀成果可获推校级实践项目孵化。
43.课程名称:数智技术与教师发展
授课教师:高铁刚(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课程简介:面对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提升自身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本课程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应用纳入课程体系,以“真实体验、案例剖析、创新应用”模式,提升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能力,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